OSI以及TCP/IP这些属于计网知识,本科期间已学习过,且考研那会又看了一遍,还是有些底子的,网上的优质文章也非常多,本篇仅作一些精简的要点记录,以及曾经未接触过的知识面。
分层模型
分层思想
- 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(参考下图收发信件的过程,体现了分层的思想)

OSI参考模型
为了让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互联,OSI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)七层模型被提出。

TCP/IP模型
OSI模型没有最终被采用,专家们在往每一层里添加协议时,发现表示层与会话层有些多余,于是就将这两层融合到了应用层中。于是有了TCP/IP模型,又称TCP/IP协议簇。

融合进应用层后,应用层需要实现表示层与会话层原先的功能:
- 表示层:将数据转码
- 会话层:消息排队,维护秩序
TCP/IP模型 vs OSI模型

数据传输过程
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

同层使用相同的协议
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
FCS:Frame Check Sequence,校验序列,检查包的完整性
MAC子层:包含目标MAC地址,源MAC地址,类型
IP包头:包含源IP地址,目的IP地址
TCP/UDP头:源端口号,目的端口号
TCP/IP协议簇
协议与层的对应关系

- ICMP功能:差错通知和信息查询
- 确认IP包是否成功到达目标地址
- 通知在发送过程中IP包被丢弃的原因
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

各层间通信

物理层
传播媒介
网线/光纤/空气
信号
- 电信号:
- 模拟信号:旧式电话(通过电话线传播,放大器增加传播距离)
- 数字信号:计算机(通过电路传播,中继器修复信号)
- 光信号:光纤
- 单模光纤:一般黄色/黑色
- 多模光纤:一般橙色/蓝色
- 调试解调器(又称作猫,Modem):
- 旧:将电话线上的模拟信号与电脑可以理解的数字信号进行互相转化
- 新:又称作光猫,将光纤上的光信号与电脑可以理解的数字信号进行互相转化
网线/双绞线
交换机与路由器
端口
接入端口:连接电脑
上联端口:连接上层核心交换机(通常设计2个)
Console口:企业级交换机特有(无界面),用来管理交换机的接口
- 端口带宽
- Ethernet:10Mb/s(这里是小写的b,办理宽带业务时,通常遇到的也是小写,而电脑都是以字节为单位,因此真实带宽往往只有实际标注的1/8)
- FastEthernet:100Mb/s
- GigabitEthernet:1000Mb/s
- TenGigabitEthernet:10000Mb/s
- 交换机类型
- 普通交换机
- 模块化交换机:模块可拆卸
- 三层交换机:家用路由器
Cisco Packet Tracer
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网络模拟工具,可以提供真实操作经验。通过它可以练习使用路由器、交换机和其它各种设备构建简单或复杂的网络。下面对部分功能及设置作简要介绍:
偏好设置
在偏好设置中,对模拟设备进行自定义设置,通常来说,会关闭模拟设备的名称显示,并打开端口显示,便于操作。

这里说明Fa0/3的含义:
- Fa:FastEthernet,说明是百兆接口
- 0:表示该交换机的第一个模块
- 0/3:表示该交换机第一个模块的第三个接口
部署局域网
可以对所有模拟设备进行配置。例如给设备配置IP,给服务器配置DSN/DHCP的服务。实现局域网中的功能等等。
